题刊
巴林传递给世界的民息

民间遗产与对其的非法利用

发行 38
民间遗产与对其的非法利用

五月3至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沙特首都利雅召开了一个非政府机构会议,有350个机构出席,我作为与会者,以极大的热情关注了这些机构在会议上介绍的经验。通过这些经验,反映了大部分国家对于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对其的非法利用和破坏的重视,并警惕在许多地方,都有把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变成商品、和攫取非法物质利益的工具,他们使用狡猾的手段,看似是对遗产的重视,实则是对非法利益的获取,这种现象的例证就是打着大招牌的文化项目,然后,或疏忽或无知,或者是与一些大的企业和公司进行利益勾结,或者是通过一些有影响的人士的恭维,对其模式大肆推广,以掩饰其危害。

表面看来,这些事情似乎是一种民间文化推广,使用的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一种符号,然后扩展,在其基础上,虚构事件,编撰故事和感动人们心理和情感的地方和路径。这种非法的使用是一种魔鬼般的智慧,使其中的一些项目变成了国家的项目,受到欢迎、鼓励和赞扬,有时,则变成了民族的项目,在从民族遗产中获得灵感、让其走进年青一代人的思想和记忆中的口号下,得到政府和一些大公司的赞助。毫无疑问,各领域的创造者们在民间遗产的启迪下进行的创作,和为了获取巨额的物质利益而进行的虚构和伪造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后者改变了文化遗产的性质,使其符合商业利益,从而对文化遗产本身产生了危害。

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的影响不是静态的,因为它本质上是延续的‥是由一代又一代人的集体知感相传的‥尽管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时代变迁,有增减,有创新,但是,所有的传承这种遗产的人都不会感觉到,只是生活在其中并传播着。

二十多年前,可能是1979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才知道有人在伤害人类遗产中的非物质遗产,于是,与教科文组织一起,召开了一个由政府的专家们参加的会议,制定一个国际公约的草案,保护民间遗产不被非法使用,我有幸参加了这个在巴黎举行的会议。经过五天的法律方面和技术层面的讨论,会议制定了关于保护民间遗产不能非法使用的公约的文本,视一切非法利用为犯罪行为,要求各国政府按其宪法进行惩罚。在随后的十八个月,大多数国家签署了本公约,包括一些阿拉伯国家,但是,这种非法利用仍在我们眼前,没有羞怯或威慑地、以狡猾的方式,在这里或那里进行着。

任何一个国家的民间遗产都是全民族的共有财产,每个人都有权在技术、教育和社会层面正确对待它,並应以法律的形式、合法的手段正确对待它,首先是从艺术和道德方面得到启迪,获得灵感。“灵感“这个词精确而透明,但是,因获得灵感而进行的创作及有关的增加和丰富与伪造和盗窃截然不同,这也正是显示了启迪的本质。,

巴林在民间音乐遗产的启迪下,出现了现代风格的创作,例如,在一个巴林大公司的支持下,艺术家穆巴拉克·纳吉姆在交响乐中使用了民间音乐,使一些我们喜爱的、年青一代较为陌生的音乐重又发光。

高端创意作品总是以崇敬的态度对待遗产,没有丑化和敲诈,而是安静地在我们面前走过,不搞什么哗众取宠和新闻炒作,而那些伪造的作品,却在我们周围拼命鼓噪,毫无羞耻。我们只能依靠真主的力量了。

 

总编:阿里·阿卜杜拉·哈里法

 

所有数字